建筑瓦片(如琉璃瓦、羅曼瓦、筒瓦等)的存儲需兼顧材質特性、結構保護及環境適配性,以避免釉面損傷、基層開裂或裝飾性能下降。以下是具體存儲注意事項及操作要點:
一、存儲環境控制
1.溫濕度管理
溫度范圍:建議存儲環境溫度在5-35℃,避免極端高溫(超過60℃可能導致釉面變色)或低溫(低于0℃時基層陶土吸水后結冰膨脹,易開裂);
濕度控制:倉庫濕度≤60%RH(可通過濕度計監測),梅雨季節或沿海地區需增加除濕設備(如除濕機),防止瓦片基層吸水(陶土含水率超過8%會影響強度,釉面可能滋生霉菌)。
2.通風與防塵
通風要求:倉庫需設置排風扇或通風口,每小時換氣次數≥2次,避免密閉環境導致濕氣聚集;
防塵措施:門窗安裝防塵網,地面鋪設防塵墊,運輸通道定期清掃(每日1次),減少灰塵堆積(灰塵長期覆蓋可能滲入釉面氣孔,影響光澤度)。
二、堆放與支撐規范
1.堆放方式
分層碼放:瓦片需按規格、批次分層堆放,每層之間用木質托盤或泡沫墊隔離(厚度≥2cm),避免上下層釉面直接摩擦(尤其波浪形瓦片,溝槽處易因擠壓破損);
堆放高度:單垛高度≤1.5米(根據瓦片重量調整,琉璃瓦單垛不超過1米),防止底層瓦片因承重過大開裂;垛與垛之間留出≥80cm通道,便于搬運和巡檢。
2.支撐與固定
側向支撐:對于斜放或立放的瓦片(如筒瓦),需在垛體兩側用三角木架固定,防止傾倒(傾斜角度≤15°);
底部防潮:瓦片底部需墊高≥10cm,可使用塑料托盤或混凝土基座,避免直接接觸地面(防潮、防泥土污染)。
三、包裝與防護措施
1.原包裝保護
未拆封瓦片:保留出廠時的草繩捆綁、泡沫墊或紙箱包裝,尤其琉璃瓦等釉面較脆的產品,拆包后需立即檢查外觀;
易碎品標識:在包裝外張貼“易碎”“防潮”標識,運輸和存儲時避免重壓、撞擊(釉面破損率與搬運規范度直接相關)。
2.臨時防護處理
露天存放:若臨時露天存儲,需用防水帆布完全覆蓋(頂部及四周),帆布邊緣用沙袋壓實,防止雨水滲入;底部墊高≥30cm,避免積水浸泡;
長期存放覆蓋:室內長期存放的瓦片頂部可覆蓋透氣無紡布,既防塵又避免濕氣凝結(塑料布覆蓋易產生冷凝水)。
四、防潮與防腐蝕管理
1.防潮細節
排水設計:倉庫地面需向排水口傾斜(坡度≥2%),避免積水;室外堆場周邊設置排水溝,防止雨水倒灌;
防潮劑使用:在貨架底部、垛體間隙放置硅膠干燥劑(每10㎡放置1kg),定期更換(吸濕飽和后呈粉紅色)。
2.防腐蝕措施
隔離存放:瓦片禁止與水泥、石灰、酸堿性化學品(如草酸、燒堿)同區域存放,防止揮發物腐蝕釉面(釉層遇強酸強堿會出現白化、剝落);
金屬接觸防護:避免瓦片直接接觸鐵制貨架或工具,防止鐵銹污染(鐵銹與釉面接觸后易形成黃色斑點,難以清除)。
五、搬運與巡檢要求
1.搬運規范
人工搬運:兩人搬運時需雙手托住瓦片兩側,禁止單手提拿(尤其弧形瓦片,單點受力易斷裂);
機械搬運:使用叉車時需配備專用夾具,叉臂套橡膠墊,避免擠壓釉面;起吊時速度平穩,禁止急停急轉。
2.定期巡檢
巡檢頻率:每周1次,重點檢查:
垛體是否傾斜、包裝是否破損;
瓦片表面是否有霉斑、銹跡或劃痕;
倉庫溫濕度是否在標準范圍內;
問題處理:發現釉面損傷或受潮瓦片及時隔離,單獨存放并標記,避免混入合格品(據統計,及時處理可降低50%以上的損失)。
六、特殊瓦片存儲要點
1.琉璃瓦
因釉面較脆,堆放時層間需用軟質泡沫墊(厚度≥3cm),單垛高度≤80cm,禁止與硬物碰撞(釉面破損后無法修復)。
2.陶土瓦
需避免長期潮濕環境(陶土吸水后強度下降),存儲時保持通風,雨季前檢查包裝密封性,防止雨水滲入導致瓦片軟化。
3.金屬瓦
雖抗彎折性強,但需防氧化:避免接觸含鹽空氣(沿海地區),存放時遠離潮濕水源,表面可涂抹一層薄防銹油(安裝前用清潔劑擦除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