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角瓦(尤其是陶瓷瓦、琉璃瓦、石板瓦等脆性材質)在存儲時需避免二次損傷、污染及結構變形,以下是分場景的存儲注意事項,結合材質特性、堆放方式及環境管理展開說明:
一、存儲環境的基礎要求
防潮與通風控制
濕度管理:
陶瓷類瓦片吸濕性較強,環境濕度需控制在60%以下(可通過濕度計監測),潮濕地區建議鋪設防潮膜或放置生石灰吸濕;
石板瓦若長期受潮,易因礦物成分水解導致缺角處崩裂,存儲區需遠離水源(如排水渠、水管),地面墊高10-20cm防止返潮。
通風要求:
存儲倉庫需定期開窗換氣(每日2次,每次30分鐘),或安裝排氣扇,避免濕熱空氣積聚形成霉菌,尤其夏季梅雨季節需加強通風。
溫度與光照防護
溫度范圍:
冬季存儲溫度不低于-5℃,防止缺角處殘留水分結冰膨脹加劇破損;
夏季避免陽光直射,瓦片堆垛需用遮陽網覆蓋,防止高溫導致材質軟化(琉璃瓦釉面可能因溫差驟變開裂)。
光照禁忌:
彩色琉璃瓦缺角件需避免紫外線長期照射,否則釉色可能褪色,建議存儲于室內或遮光棚內。
二、堆放與固定的專業操作
分層隔離與緩沖保護
墊層材料選擇:
底層鋪設2-3cm厚的木板或EPE珍珠棉,防止地面石子硌傷瓦片缺角處;
每層瓦片之間用軟質泡沫板(厚度≥1cm)或瓦楞紙隔開,避免缺角與完整瓦片邊緣摩擦產生新破損。
缺角部位處理:
對于缺角尖銳的瓦片,需用海綿或軟布包裹缺角處,并用膠帶固定(避免使用透明膠帶,防止膠漬殘留),減少搬運時的碰撞風險。
堆垛高度與承重限制
高度控制:
陶瓷瓦/琉璃瓦堆垛不超過1.5米,石板瓦因密度較大,堆垛高度需≤1米,每垛之間預留50cm通道,便于檢查和搬運;
堆垛底部需用三角木楔固定,防止傾斜倒塌(尤其斜坡存儲區域)。
承重分散:
若使用貨架存儲,貨架每層承重需≥200kg/㎡,缺角瓦需放置在貨架中部,避免邊緣承重導致貨架變形。
三、分類標識與損傷記錄
按破損程度分類存儲
建立分級標準:
破損等級特征存儲要求
輕度缺角缺角面積<5cm2,無裂縫可與完整瓦片同區域存放,但需單獨隔離
重度缺角缺角面積≥5cm2或伴隨裂縫單獨區域存放,每片瓦用泡沫包裹并標注
特殊件處理:
帶釉面的缺角琉璃瓦需正面朝上存放,避免釉面與硬物接觸磨損;異形缺角瓦(如脊瓦、檐口瓦)需按規格型號分類,用定制木架固定防止傾倒。
標識與臺賬管理
每堆缺角瓦需懸掛標識牌,注明:
材質(如青瓦、琉璃瓦、板巖瓦)、規格尺寸;
缺角位置(如左上角、檐口處)、破損程度;
入庫日期、預計使用場景(修復用/備用)。
建立電子臺賬,記錄缺角瓦的數量、損傷變化(如是否新增裂縫),定期盤點(每月1次)確保賬物相符。
四、搬運與防護的關鍵要點
工具與操作規范
搬運工具:
使用專用瓦架(帶橡膠墊的金屬架)或木質托盤,禁止徒手搬運(尤其缺角鋒利的瓦片);
叉車搬運時需調整貨叉間距與瓦片尺寸匹配,貨叉頂部覆蓋軟質膠皮防止刮擦。
操作原則:
搬運時輕拿輕放,單人搬運重量≤20kg,多人協作需統一指揮;
缺角瓦的抓取點需避開破損處,例如琉璃瓦缺角件可握持完整的瓦身中部,避免受力集中在缺角邊緣。
運輸途中防護
長途運輸時,缺角瓦需用木箱固定,箱內填充氣泡膜或廢報紙,箱體外標注“易碎品”“缺角件”警示;
貨車運輸需用繩索將瓦堆與車廂綁定,防止顛簸導致瓦片移位碰撞,雨天需覆蓋防水篷布。
五、定期檢查與維護措施
日常巡檢內容
每周檢查存儲環境濕度、溫度是否超標,發現冷凝水或積水及時處理;
查看瓦片堆垛是否有傾斜、移位,缺角處是否新增裂紋(可用放大鏡觀察細微損傷)。
季節性維護操作
春季:梅雨季節前***檢查防潮措施,補充吸濕劑;
秋季:清理存儲區落葉、雜物,防止蟲蟻啃咬包裝材料;
冬季:寒潮前檢查倉庫密封性,缺角瓦表面若有結冰需用軟質工具輕輕敲除,禁止用熱水沖淋。
六、特殊材質缺角瓦的存儲特例
琉璃瓦缺角件
釉面破損處易受酸雨腐蝕,需定期(每季度1次)在缺角邊緣涂刷透明硅基保護劑,形成防水膜;
存放時避免與金屬物品接觸(如鐵架、鐵釘),防止金屬氧化污染釉面。
石板瓦缺角件
天然石板缺角處易因礦物暴露產生風化,存儲區需避免粉塵堆積(可定期用吸塵器清潔);
若缺角處有石英顆粒外露,需用專用石材密封劑涂抹,防止水分滲入導致層理剝離。
七、禁忌操作與風險規避
禁止行為清單:
堆疊時缺角瓦與完整瓦混放,導致缺角處被擠壓;
使用鋼絲捆扎缺角瓦(鋼絲摩擦會加劇釉面損傷);
在缺角瓦上方堆放重物(如其他建材、工具),超過堆垛承重限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