琉璃瓦的瓦面清潔工作需結合材質特性、污染類型及建筑結構,從前期準備、清潔執行到后續維護形成完整流程。以下是具體工作內容及操作要點:
一、清潔前的準備工作
1.污染評估與方案制定
觀察污染類型:確認瓦面污染物(灰塵/苔蘚/鳥糞/油污/水垢等),判斷清潔難度(如苔蘚需先除根,油污需專用清潔劑);
檢查瓦面狀態:查看釉面是否開裂、脫落,老舊瓦片需降低清潔強度,避免二次損傷;
制定清潔計劃:根據建筑高度(如古建筑飛檐)、面積確定工具(梯子/腳手架)和人員分工(高空作業需專業防護)。
2.工具與材料準備
清潔工具:
軟毛掃帚/長柄刷(清除大面積灰塵、落葉);
海綿/軟布(蘸取清潔劑擦拭局部污漬);
低壓力水槍(水壓≤0.3MPa,避免沖擊釉面);
鏟刀(邊緣處硬物需輕鏟,禁止用力刮擦)。
清潔劑:
中性瓷磚清潔劑(pH值6-8,避免強酸強堿腐蝕釉面);
苔蘚專用除藻劑(含氯成分需稀釋,避免長期殘留);
鳥糞/油污專用去污劑(針對性分解有機物)。
安全防護:
安全帽、防滑鞋、安全帶(高空作業必備);
護目鏡、手套(接觸清潔劑時防護)。
二、清潔執行步驟(按污染類型分類)
1.常規灰塵與雜物清潔
步驟1:初步清掃
用長柄軟毛刷從屋頂脊瓦向檐口方向順坡清掃(避免逆坡導致雜物堆積),重點清理瓦溝、搭接縫處的落葉、泥沙。
步驟2:局部吹掃
對縫隙深處的灰塵用低壓力吹風機(或壓縮空氣)吹凈,避免用濕抹布直接擦拭(防止灰塵成泥附著)。
2.苔蘚、藻類清除
步驟1:物理清除
用塑料鏟刀輕刮表面苔蘚(金屬工具易劃傷釉面),若面積較大,可先修剪過長根系。
步驟2:化學處理
稀釋除藻劑(按1:10比例)噴灑至瓦面,靜置10-15分鐘(避免陽光直射時作業,防止藥劑快速蒸發),再用溫水沖洗(水溫≤40℃,溫差過大致瓦片開裂)。
步驟3:縫隙處理
用軟毛牙刷蘸取藥劑刷洗瓦片接縫,防止殘留孢子再生。
3.鳥糞、油污等頑固污漬清潔
鳥糞清潔:
新鮮鳥糞:用濕海綿輕壓吸附,避免摩擦導致污漬擴散;
干燥鳥糞:先噴少量溫水軟化,再用軟布蘸中性清潔劑擦拭,***后清水沖凈。
油污清潔:
用紙巾吸除表面油脂,涂抹油污清潔劑(含生物降解成分),靜置5分鐘后用軟毛刷圓周刷洗,避免用力過度損傷釉面。
4.水垢與水漬處理
用1:5稀釋的白醋溶液(弱酸性)涂抹水垢處,靜置3-5分鐘后用軟布擦拭,再用清水徹底沖洗(避免白醋殘留腐蝕釉面)。
三、特殊場景清潔要點
1.古建筑琉璃瓦(搭接復雜、存在文物保護需求)
禁用高壓水槍,改用“干洗法”:用軟毛刷配合少量純凈水擦拭,關鍵部位(如吻獸、瓦當)由專業文物修復人員操作,避免清潔劑接觸彩繪部分。
2.現代琉璃瓦(釉面光滑、抗污性強)
可定期用低壓力水槍沖洗(每年1-2次),配合中性清潔劑去除雨漬,沖洗時注意水流方向,避免積水倒灌至屋面結構層。
3.高空作業清潔
禁止單人攀爬瓦片,需搭建穩固腳手架或使用吊板(吊板承重≤150kg),作業時每2米設置一個安全錨點,防止滑落。
四、清潔后的檢查與維護
1.清潔效果驗收
目視檢查瓦面:無明顯污漬殘留,釉面光澤均勻(老舊瓦片允許輕微色差);
排水測試:用水沖淋屋面,觀察瓦溝排水是否順暢,無雜物堵塞。
2.后續維護措施
預防性保護:在鳥類活動頻繁區域安裝防鳥網,瓦面縫隙處涂抹透明防水膠(防止苔蘚再生);
定期巡檢:每季度目視檢查瓦面,重點關注檐口、屋脊等易積污部位,發現零星苔蘚立即用濕抹布清除;
記錄歸檔:填寫清潔日志,注明時間、區域、污染物類型及使用藥劑,為下次清潔提供參考。
五、禁忌與風險規避
禁止行為:
用鋼絲球、砂紙等粗糙工具擦拭(直接破壞釉面保護層);
高溫天氣(≥35℃)或嚴寒(≤0℃)時清潔(藥劑失效或瓦片結冰開裂);
清潔后24小時內遇雨(需重新處理殘留污漬)。
環保要求:
清潔劑廢水需收集處理(避免直接排入雨水管道),古建筑區域使用可降解藥劑,防止污染土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