寺廟瓦面清潔需結合古建筑結構特性、瓦片材質的特殊性,避免因清潔方式不當造成損傷引發安全隱患。以下是針對寺廟瓦面的常見清潔工作要點及操作規范:
一、清潔前的核心準備
瓦片材質與病害評估
琉璃瓦:重點檢查釉面是否有剝落、裂紋(釉層脆化易因外力損傷),積灰多附著于釉面凹紋處。
青瓦(陶土瓦):孔隙率較高,易吸附油煙、苔蘚,需關注瓦片是否因長期潮濕出現酥化。
特殊構件:瓦當(刻字/紋飾)、滴水(獸頭/花卉造型)、脊獸(龍/鳳/獅等)表面易積灰垢,且雕刻縫隙藏污納垢。
安全與文物保護預案
搭建保護架:用竹制或鋁合金腳手架(避免金屬摩擦瓦片),作業面鋪防滑帆布,禁止直接踩踏瓦面,需站在椽條或木板上(承重≥150kg/㎡)。
文物登記:對雕刻構件、彩繪瓦當等拍照存檔,清潔前用軟質材料(如棉氈)遮蓋非清潔區域,防止藥劑飛濺損傷。
二、常見瓦面污漬類型及清潔方案
1.日常積灰與落葉清潔(***普遍場景)
適用場景:屋頂無明顯生物污漬,僅表面浮塵、枯枝落葉堆積。
工具選擇:長柄軟毛竹掃帚(刷頭寬度40cm以上,竹絲需打磨光滑)、靜電除塵撣(用于瓦溝縫隙)。
操作要點:
從屋檐向屋脊方向(自下而上)順瓦面弧度輕掃,避免逆向操作導致灰塵回落;筒瓦凹面需橫向來回清掃,清除槽內積葉。
對瓦當文字、脊獸紋飾,用軟毛小刷子(如油畫筆)蘸少量清水(水溫≤30℃)輕拭,再用干棉布吸干水分,防止水漬滲入雕刻縫隙。
2.苔蘚、霉菌等生物污漬處理
典型場景:大殿背陰處、廊檐轉角等潮濕區域,瓦面可見綠色苔蘚或黑色霉斑。
材料與工具:中性生物清潔劑(pH值7-8,含天然植物抑菌成分)、海綿塊(非化纖材質)、低壓噴壺(水壓≤0.2MPa)。
操作流程:
先用噴壺噴水濕潤瓦面(勿用高壓水槍,避免水流滲入瓦縫),軟化苔蘚根系;靜置5分鐘后噴灑清潔劑,等待10分鐘讓藥劑分解菌絲。
用海綿塊輕擦霉斑,對頑固苔蘚可用竹片(削成鈍頭)小心刮除,禁止使用鋼絲球或金屬工具,以免刮傷釉面或陶土基質。
清潔后用清水徹底沖洗,確保藥劑無殘留(殘留藥劑可能腐蝕瓦片),并檢查是否有苔蘚根系殘留,避免再生。
3.油煙污漬清潔(廚房附近建筑常見)
污漬特性:植物油、動物油脂吸附灰塵后形成黏稠狀黑垢,多附著于檐口瓦當、滴水邊緣。
專用材料:中性去油劑(如植物基洗潔精稀釋15倍)、軟質百潔布(非磨砂面)、竹制鏟刀(刃口磨圓)。
處理步驟:
干布吸除表面油脂,將去油劑噴涂在污漬處,靜置5分鐘待油脂乳化;用百潔布以打圈方式輕擦,瓦溝縫隙可用棉簽蘸藥劑清理。
若油漬已固化,用竹制鏟刀與瓦面成10°-15°角輕輕鏟除,避免用力過猛導致釉面崩裂;***后用溫水沖洗,檢查是否有油污殘留(可通過反光觀察釉面是否均勻)。
4.香灰與蠟漬清潔(佛殿正脊、香爐上方瓦面)
特殊難點:香灰遇水成糊狀,蠟漬(蠟燭油)冷卻后硬化,易嵌入瓦片孔隙。
清潔方案:
香灰:干燥時用軟毛刷清掃,若已受潮結塊,用濕海綿輕壓吸附(勿來回擦拭,避免糊狀物滲入瓦片),再用干布吸干水分。
蠟漬:用吹風機(低溫檔)距蠟漬15cm處加熱,待蠟軟化后用竹片輕刮,殘留蠟痕可用棉布蘸少量酒精(75%)擦拭,再用清水沖洗(酒精需稀釋,避免損傷釉面)。
5.鳥糞與有機物殘留清潔
應急處理:鳥糞含酸性物質,需及時清除(停留超24小時易腐蝕釉面)。
操作方法:用竹制刮刀輕刮表面硬物,再用中性清潔劑(含酶成分)涂抹,靜置3分鐘后用軟布擦拭,***后用清水沖洗;若鳥糞已滲入陶土瓦孔隙,可在清潔后噴涂一層防水保護劑(硅烷類),隔絕酸性物質滲透。
三、清潔中的嚴格禁忌
工具與藥劑禁用清單
金屬工具(鋼絲球、鐵鏟、美工刀):直接刮傷琉璃瓦釉面或青瓦表面,造成***性劃痕。
強酸/強堿清潔劑(草酸、燒堿):會腐蝕琉璃釉面的二氧化硅成分,導致釉面失光、變色,甚至讓陶土瓦基質粉化。
高壓水槍(水壓>0.3MPa):水流沖擊可能導致瓦片接縫松動,或水滲入基層引發木構架受潮,尤其對古建筑榫卯結構危害較大。
操作行為禁忌
禁止在瓦面凸面站立或行走,筒瓦、琉璃瓦等弧形瓦片受力不均易斷裂;高空作業必須使用雙鉤安全帶,掛鉤固定在屋脊橫梁等承重結構上。
嚴禁在雨天、雪天或瓦面結冰時清潔,坡度較大的屋頂(如歇山頂、廡殿頂)易發生滑倒事故;夏季高溫時避免正午作業(瓦面溫度>40℃),清潔劑易快速蒸發形成白斑。
四、清潔后的維護與文物保護
破損瓦片修復
清潔時若發現琉璃瓦釉面剝落,可用專用釉面修復劑(成分與原釉接近)填補,干燥后用細砂紙(2000目以上)輕磨拋光;陶土瓦裂紋需及時更換,避免雨水滲入導致基層腐爛。
預防性保護措施
對常年潮濕的瓦面(如天井四周),可在清潔干燥后噴涂一層透明滲透型防水劑(硅氧烷類,固含量≤3%),形成疏水層減少苔蘚滋生,且不影響瓦片透氣性(古建筑需保持“呼吸”功能)。
在香爐、燭臺上方瓦面加裝防滴擋板,減少香灰、蠟油直接滴落瓦面,降低清潔頻率與損傷風險。
定期巡檢制度
每季度安排專業人員檢查瓦面,重點關注檐角、脊獸連接處等易積灰區域,發現少量苔蘚立即用軟刷清除;雨季前檢查瓦片接縫是否松動,防止漏水后污漬滲透擴大損傷。
五、古建筑瓦面清潔的特殊原則
***小干預原則:優先采用物理清潔(干掃、軟擦),盡量減少化學藥劑使用;對清代以前的古瓦,禁止使用任何可能改變材質的清潔劑,可采用“蒸汽清潔”(低溫蒸汽,溫度≤60℃)軟化污漬,再用軟布擦拭。
原真性保護:清潔瓦當、脊獸等文物構件時,禁止打磨、填補或改變原有紋飾,若表面污垢影響文物安全,需先由文物保護專家評估方案,經審批后實施(如故宮古建筑清潔需遵循《古建筑磚石作保養維修技術規范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