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板瓦(多為陶土、水泥或石板材質,表面平整或略帶細微紋理,常見于現代簡約風格屋面,因鋪設后表面相對平整,積污形式與波形瓦不同)的清潔需結合其“平整易積水、材質差異大”的特點,重點關注“避免積水殘留、保護表面完整性、防止材質損傷”,具體注意事項如下:
一、清潔前的準備與評估
材質確認
陶土平板瓦:表面可能有釉面或啞光涂層,質地較脆,忌硬物刮擦和強酸強堿;
水泥平板瓦:表面多為素面或著色層,易返堿、怕酸性腐蝕;
石板平板瓦(天然石材):質地堅硬但接縫處易積垢,忌使用腐蝕性清潔劑(可能破壞石材光澤)。
根據材質選擇工具和清潔劑,避免“一刀切”導致損傷。
安全與工具檢查
屋面作業需搭建穩固腳手架或使用防滑梯,梯腳墊軟布(避免劃傷瓦面),作業人員穿軟底鞋(減少對瓦體的壓力和摩擦);
工具選擇:軟毛刷(釉面陶土瓦用極軟毛刷,水泥瓦可用中軟刷)、海綿(吸水力強,適合平整表面)、塑料刮板(替代金屬鏟,清除頑固硬塊)、低壓噴水壺或噴霧器(避免高壓水槍沖壞瓦體或接縫),禁用鋼絲球、砂紙等研磨工具。
二、清潔過程中的核心注意事項
避免干擦硬刮,減少表面磨損
平板瓦表面平整,浮塵易被風吹積,但干擦時沙塵會在瓦面形成摩擦(尤其釉面陶土瓦,可能刮花釉層),需先少量噴水濕潤(霧狀噴灑,避免積水),再用軟毛刷順鋪設方向(橫向或縱向,與瓦片接縫平行)輕掃;
遇到鳥糞、水泥漬等硬塊,不可直接用刮板硬刮:先用水浸泡10-15分鐘(石板瓦可延長至20分鐘),待軟化后用海綿輕壓擦拭,頑固部分蘸取少量中性清潔劑(如稀釋的洗潔精)軟化,再用清水擦凈,防止硬刮導致表面出現劃痕或缺口。
控制水量與排水,防止積水滲透
平板瓦因表面平整,若排水坡度較小,易積水(尤其接縫處),清潔時需“少量多次”用水:用海綿蘸水擦拭而非大面積潑水,避免水從瓦片縫隙滲入屋面基層(導致屋頂漏水);
清潔順序從屋面高處向檐口推進,邊清潔邊用干抹布吸走接縫處的積水,尤其陶土瓦(吸水性強,長期積水易導致瓦體內部受潮發霉)和水泥瓦(積水會攜帶污漬滲入,干燥后形成水痕)。
清潔劑使用的禁忌
陶土平板瓦(尤其無釉面):禁用強堿性清潔劑(如氫氧化鈉溶液),會腐蝕陶土孔隙導致表面粗糙、變色;
水泥平板瓦:禁用酸性清潔劑(如鹽酸、草酸),會與水泥中的碳酸鈣反應,導致表面粉化、露砂;
石板平板瓦:避免使用含氟、含氯的清潔劑(如漂白劑),可能破壞石材的天然紋理和光澤,建議用專用石材中性清潔劑。
所有材質均需遵循“局部測試”原則:在瓦片角落或不顯眼處試用清潔劑,靜置10分鐘后觀察是否變色、起霜,無異常再大面積使用。
針對性處理特殊污漬
苔蘚與霉菌:平板瓦接縫處(尤其陰面)易滋生,先刷除可見部分,再用稀釋的弱堿性除霉劑(如小蘇打溶液)噴灑,10分鐘后用清水輕擦,避免藥劑殘留(尤其石板瓦,殘留可能導致接縫處變色);
銹跡與油漬:靠近金屬部件的銹跡,水泥瓦可用維生素C片溶解液(弱酸性)局部輕擦,再用清水沖洗中和;陶土瓦和石板瓦的油漬,用少量中性油污清潔劑(如玉米油混合洗潔精)擦拭,避免清潔劑滲入材質內部。
三、清潔后的維護與檢查
殘留水分處理
清潔后用干海綿或吸水布吸走瓦面和接縫處的積水(尤其陰面和坡度小的區域),陶土瓦需確保表面干燥(避免水分滲入導致返潮),石板瓦需檢查接縫處是否有積水(防止凍融循環破壞石材)。
瓦體與結構檢查
同步檢查是否有松動、破損:平板瓦單塊面積較大,若發現瓦片移位,不可直接踩踏調整,需標記后由專業人員用專用砂漿或瓦片膠固定;
接縫處的密封材料(如防水砂漿、密封膠)若因清潔受損,需及時修補,防止雨水從縫隙滲入。
頻率與環境適配
清潔頻率:城市區域每年1-2次,工業區或靠近污染源(如化工廠、廚房排煙口)每半年1次,避免污漬長期附著(尤其水泥瓦,污漬滲入后難以清除);
避開極端天氣:高溫暴曬時(瓦面溫度超過40℃)清潔易導致清潔劑快速蒸發殘留,低溫(低于5℃)時清潔可能因結冰膨脹損壞瓦體,建議選擇15-25℃、無大風的天氣作業。